上月蘇繡定做交貨 |
站內產品搜索 |
|
蘇繡知識——蘇繡歷史
蘇繡歷史悠久,建于五代北宋時期的蘇州瑞光塔和虎丘塔都曾出土過蘇繡經袱,在針法上已能運用平搶鋪針和施針,這是目前發現最早的蘇繡實物。據有關史料記載,自宋代以后,蘇州刺繡之技十分興盛,工藝也日臻成熟。農村“家家養蠶,戶戶刺繡”,城內還出現了繡線巷、滾繡坊、錦繡坊、繡花弄等坊巷,可見蘇州刺繡之興盛。當時不僅有以刺繡為生的,而且富家閨秀也往往以此消遣時日,陶冶性情,所謂“民間繡”、“閨閣繡”、“宮廷繡”的名稱也由此而來。清代蘇繡更是盛況空前,蘇州被稱為“繡市”而揚名四海。當時針法之多,應用之廣,莫不超過前朝,山水、亭臺、花鳥、人物,無所不能,無所不工。加上宮廷的大量需要,豪華富麗的繡品層出不窮。蘇繡后來吸收上海“顧繡”以及西洋畫的特點,創造出光線明暗強烈、富有立體感的風格。
雙面繡《貓》,是蘇繡的代表作品之一。藝人們將一根頭發粗細的繡花線分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以至十二分之一、四十八分之一的細線繡,并將千萬個線頭、線結藏得無影無蹤。無論從正面或反面都可以看到小貓調皮活潑的神態。繡貓最難的是一對貓眼睛,藝人們需用20多種顏色的絲線才能把貓睛繡得炯炯有神,栩栩如生。
兩面繡:又叫雙面繡。這是在一塊底料上,一針同時繡出正反色彩一樣的圖案的一種繡法。它和單面繡不同:單面的繡法只求正面的工致,反面的針腳線路如何則可以不管;而兩面繡則要求正反兩面一樣整齊勻密。
雙面三異繡是在雙面異色的基礎上發明而成的,同時又是對雙面異色繡的發展。其特點是:繡品正反兩面異樣、異針、異色。即正反兩面對應部位圖樣不同,針法不同,色彩不同。它能使觀賞者能在一幅繡品上欣賞到不同圖案、不同針法、不同色彩的刺繡藝術形象。這種繡品,在蘇繡發展史和中國刺繡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
蘇繡講究花線的粗細,一根花線的1/2粗稱“一絨”,1/12粗稱“一絲”。“劈絲”即將一根花線分為若干份。注重合理用線和絲理的變化。還根據不同的布質、色彩及題材,不但靈活綜合運針,而且花線劈絲粗細合度,從而充分表現物體形象的質感。如繡金魚魚尾,用線要細,排針要虛,才能表現輕薄、透明感。繡魚身線條就要略粗,排針密,才能表現渾厚感。又如繡石頭、老樹梗等,線粗,排針不必過于均勻。再比如繡貓,根據對象毛絲變化規律掌握絲理,繡出來的貓毛茸茸地形萬言書逼真生動。蘇繡藝人善于總結經驗獨辟蹊徑,繼發繡、雙面繡之后,又相繼成功地創造雙面異色繡、雙面異色異樣繡等新作。
蘇繡的特點,可以概括為平、齊、細、密、勻、順、和、光八個字。就純欣賞的美術繡品來說,是以針代筆,積絲累線而成。技法、針法的特點也就是“和色無跡、均勻熨貼、絲樓分明、毛片輕盈松快“四名話。可以說蘇繡技藝是在繡制反映時代風貌的新作品中得到進一步發展與提高的。
蘇繡工藝是以繡針引彩線,按事先設計的花紋和色彩,在絲綢、棉布等面料上刺綴運針,通過繡跡構成花樣、圖案、文字以取得藝術效果。 |
|
|